爵士,就是用情感讲故事 ― 亲爵士歌后劳拉费琪的芳泽

有着1/2埃及血统的荷兰爵士歌后劳拉-费琪,在上海受到媒体的围追堵截时,并不讳言自己的母亲是个开罗夜总会的肚皮舞女郎。

10月来临之前,在上海浦东瑞吉红塔酒店,记者有幸和这位在中国创造唱片销量纪录的大牌艺人面对面。

“我那在菲利浦公司搞电器研究的老爸,某次去北非出差,一天晚上偶然看了我母亲的表演,两人就一见钟情了。”

对父母浪漫因缘羡慕,劳拉-费琪始终溢于言表。她说她的最新专辑《改变》中有一首叫“蜜月到永远”的歌,唱的就是父母传奇式的爱情故事。

劳拉十分尊崇她的母亲,并把她奉为自己走向演艺辉煌的引路人。“我母亲确实是个歌舞天才,至今她对我的影响仍然深刻。我的舞台表演中时常有热辣强劲的肢体语言,可能就是从小在母亲那里耳濡目染的结果。”事实上,从一开始,劳拉的母亲就一直在激发她对表演的热爱,培养她上钢琴课、演唱课,鼓励她参加学校的音乐剧、合唱团。嘴巴长得有点像索非亚-罗兰的劳拉-费琪,不仅在外貌上继承了母亲的性感外表,血液中更是植入了母亲热情不羁的强烈表演欲。

“当然,我也拥有父亲优秀的遗传因子。我父亲是个典型的欧洲绅士。虽然他平时安静,儒雅,严谨,天生是个搞研究的人。但他一丝不苟的完美主义态度也百分百的遗传给了我,以至于我一直要把我的事业做到最好!”劳拉说,熟悉每一首新歌她都要花相当长的时间。“其实每首歌都会带上歌手自己的印记,速度的快慢,调子的高低,甚至稍微改编一下音色,都可以创造和实现自己的风格。不管是唱新歌,还是翻唱别人唱过的老歌,我都想表达出属于自己的感情。当然,找到完全配合自己的伴奏组合和编曲方式是很不容易的。不过,我很幸运,我和制作人、乐手的磨合,最终总能使我满意。”

劳拉-费琪确实幸运,尽管她的才华显露得比较晚。

20世纪70年代DISCO盛行时期,劳拉在两位音乐人的邀请下,加入了一个由不同种族的乐手组成的流行乐队。这支叫“塔拉”的组合,由荷兰人、苏里南人、中国人和阿拉伯人组成,不过,在两次演出失败后,“塔拉”终于宣告解散。但劳拉表现力极强的嗓音令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使她有了更光明的发展前途。

在以后的近7年时间里,劳拉和另两个性感女歌手组成一支名叫“赛特福德”的女子三人组,不停地在欧洲和日本等地巡回演出。民谣、黑人音乐、摇滚乐几乎无所不唱。“观众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因为我们的摹仿已经超越了以假乱真的境界,几乎象是在唱自己的歌。”劳拉笑着回忆道。

这支“赛特福德”乐队最终还是没有逃脱解散的结局,但长期的“走穴”生涯给了劳拉丰富的舞台实践,也为她后来非凡的音乐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实力。过了几年浮躁的生活后,劳拉打算给自己一段安静的时光,她遇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顺理成章地结婚了。刚开始她对于音乐和表演并没有什么留恋,但没过多久就坐不住了。

“1992年的一天凌晨,我跑到一个酒吧为自己解闷,那里正好有一个爵士乐队在表演,那里的值班服务生曾经是我的忠实歌迷,他跑过来说:‘劳拉,你为什么不上去唱一首呢?’,于是,我就上台唱了一首很轻柔的爵士,我记得那是比莉-荷乐黛的老歌,还有一首民谣小调,没想到在座的宾客中竟然还有一位是当时宝丽金唱片集团在欧洲Phonogram的A&R经理,这位叫赫尔曼的音乐人听了我的演唱后,当即过来递上名片,说如果我想成为职业歌手,他一定会全力相助。”

后来,劳拉一个电话过去,赫尔曼就兑现了诺言。他在劳拉的首张专辑《介绍》中,将他一听倾心的那把磁性、慵懒,有着一点沙哑的声音,成功地打造成类似茱莉-伦敦般经典的爵士风格。此碟一炮而红,不仅获得欧洲“埃迪森”(Edison)年度唱片大奖,更打入美国“壁报”爵士专辑排行榜。美国《Jazzizz》杂志甚至将劳拉的技巧和唱功和早已成名的娜塔莉-科尔相比较。从此劳拉转型成功,以让人耳目一新的爵士歌手形象出现。在后来相继推出的《着魔》、《女人想知道》等专辑中,她既唱40、50年代的歌曲,也唱现代的情歌、民谣和摇滚曲目,轻微的颤音,虚幻的起落和吐字,淡淡的怀旧情絮和令人想入非非的性感,令她的名字一下子在成年听众中响彻开来。人们非常想知道这位将保罗-西蒙的“依旧疯狂”和披头士的“不灭的火焰”唱得如此入骨入髓的女歌手究竟是谁?西方的媒体评论惊呼:劳拉-费琪让雅皮士们找到了新的聆听方向!

“在我走向成功的时候,我要感谢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老人家,那就是法国作曲大师――米歇尔-勒格朗。事实上,在1997年北海道爵士音乐节上和他进行成功合作后,我们就成了忘年之交。后来我专门到巴黎他的寓所拜访了他。当时我正好怀着我的女儿,勒格朗便专门为我的宝贝女儿写了一首歌。”

这首歌就收集在《当劳拉遇到勒格朗》这张专辑当中。其中还有勒格朗为电影《德黑兰1941》创作的经典,一派浓厚的法国浪漫情调。此后他们还在阿姆斯特丹皇家凯利剧院有过精彩的现场合作。“很少有人能在演绎勒格朗的歌曲时做到如此默契,勒格朗说只有像芭芭拉-史翠珊等少数顶级巨星,才可以做到。”

周遭的一切似乎都在缔造着劳拉的成功。少年时代,因为父亲工作的关系,劳拉的全家迁居乌拉圭,在南美生活了很长的一段岁月。这给原本就能歌善舞的劳拉-费琪注入了更多的滋养。没想到,地道的西班牙语,纯熟的萨尔萨、恰恰、波莱罗音乐风格,令劳拉在拉丁乐风盛吹的新世纪,有了将自己推向潮流巅峰的资本。那张在全世界掀起销售狂潮的《拉丁全接触》中,拉丁节拍骨子里的律动被劳拉信手拈来,着实让所有认识和不认识她的人都大跌眼镜。“我的生活经历帮我掌握了其他歌手急需掌握,却又一时无法掌握的东西。”劳拉-费琪感慨地说。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张《拉丁全接触》中,劳拉竟然还特别演唱了两首邓丽君唱红的中文歌曲“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月亮代表我的心”。

劳拉说,录这两首歌时,她并没有想过要到中国开演唱会。“那是个巧合。当我准备录这张拉丁专辑时,安排有一首西班牙语的经典歌曲,当这个录音计划被公开后,我突然接到环球唱片远东公司一个经理的电话,说这首西班牙歌曲有一个中文版本,叫‘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而且在华人世界街闻巷知。这位经理告诉我:这首歌是一位红颜早逝的中文女歌手的成名曲,问我是不是可以翻唱一个中文版本?我答应了。后来,我听说了更多的邓丽君的故事,并对这位在东方妇孺皆知的女歌手很是欣赏,于是又在一位精通中文的荷兰朋友和另一位在荷兰的中国留学生的帮助下,翻唱了她的另一首著名歌曲,那就是‘月亮代表我的心’,这是一首很美的歌曲。”接着,劳拉说:“中国其实有许多相当了不起的音乐人。”她透露,她正准备和香港歌手苏永康合作,“不过,那将是一首英文歌曲。”

不少音乐人成名之后就沿着最初的成功轨迹重复着自己,而劳拉却以自己常新的独特风格不断给乐迷惊喜,以至于她的唱片一面世就被抢购一空。对于这样一位在现代爵士乐界已经赫然成为大牌的顶级歌手,许多媒体的记者总忘不了拿她和另一位当红的爵士天后黛安娜-克瑞尔进行比较。劳拉并不忌讳这样的比较,她坦言自己非常欣赏黛安娜-克瑞尔,她的唱片几乎每张必听,但她们的风格并不相同。“黛安娜很COOL,她喜欢站在钢琴边独自吟唱,而我是站不住的,我喜欢用声音,还喜欢用身体,这是我母亲给我的天赋。在舞台上如果不手舞足蹈,那就不是劳拉了。”

爵士在上海悄悄升温,藉着这次和劳拉一亲芳泽的机会,有人渴望和这位爵士女伶探讨爵士乐的真谛,劳拉避开了一些学术和专业的话题,她抽着烟,幽默地说:“很多东西是天生的,就像我的嗓音,是天生的沙哑和性感。”事实上,劳拉听过史上许多伟大爵士乐的作品,像艾拉-费兹杰拉德、茱莉-伦敦、比莉-荷乐黛……“很简单,爵士,对她们而言就是用情感讲故事,就是娱乐。所以,我只是一个会将故事的娱乐家而已。”(朱纬)

该文章由WP-AutoPost插件自动采集发布

原文地址:http://jazzmore.com/index.php?doc-view-144.html

Leave a comment

跳至工具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