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e Brubeck

Dave Brubeck

戴夫布鲁贝克,出生在美国加州,他受过完整的学院训练,大学时期在College Of Pacific读音乐,二次大战期间在着名的巴顿将军手下带领一支军乐队。退伍之後,他进入Mills学院,拜在作曲家Darius Milhaud门下学习。Milhaud虽是古典音乐家,却常引用部分爵士与拉丁的节奏元素,经常鼓励学生们演奏爵士乐。布鲁贝克在老师的支持引导之下,着手朝向爵士乐发展,一九四六年与同学们组成了布鲁贝克八重奏,当时音乐的实验性强烈,因此也没有太大的回响。

他是一个勇于创新的爵士乐四重奏乐队队长,他把对位旋律与复调结合在一起(几条旋律和几种节奏同时进行)的即兴演奏很著名。他的作品,如清唱剧《荒漠中的光》(The Light in the Wilderness)(1968年)和康塔塔《确凿无疑》(Truth Is Fallen)(1971年),揉合了爵士乐、摇滚乐和古典音乐的各种元素。布鲁贝克生于加利福尼亚州康科德,师从大流士·米约和阿洛德勋·伯格。他的四重奏乐队1951年成立后,很快名扬海内外。

八重奏演奏两三年之后,布鲁贝克与鼓手/铁琴手卡尔杰德(Carl Tjader)、低音大提琴手朗克罗提(Ron Crotty)以三重奏编制的形式开始录音,听众的反应很好,作品获得不错的销售成绩。可惜一九五一年的一次戏水意外,几乎葬送了布鲁贝克的演奏生涯,休养了好几个月之后才又回到钢琴前面,但是原来的乐团已经解散。布鲁贝克复出以后组成的新乐团是个四重奏,这个团体,是他音乐事业的颠峰,其中团员包括一位老友,萨克斯风手保罗戴斯蒙(Paul Desmond)。布鲁贝克从一位学院气息浓厚的爵士钢琴家,一跃而成家喻户晓的演奏巨星。

经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布鲁贝克在巴顿将军指挥的陆军指挥一支服务乐队。在1946年他进入了米尔斯学院师从古典作曲家达留斯.米豪德学习作曲,这位作曲家鼓励他的学生演奏爵士乐。布鲁贝克领导了一支乐队,乐队的成员大多数是他的同学,这就是“布鲁贝克十人乐队”。他们的音乐在1951年由范泰西唱片司录制,这些音乐结构非常复杂,曲式多样。“布鲁贝克十人乐队”在音乐上过分激进,难以录制太多的作品。于是布鲁贝克最终组建了一支由三名成员构成的小型乐队,这支三重奏在1948年到1951年在范泰西公司的录音在圣弗兰西斯科海湾地区非常流行。但是布鲁贝克在一次游泳中出了严重的事故,他的背部受重伤。乐队不得不解散,布鲁贝克在几个月里中断了演奏。

1951年重返乐坛之后,布鲁贝克在人们劝说下与中音萨克斯演奏家保罗.戴斯蒙德组织一支四人乐队。仅仅在两年时间里,乐队令人惊讶地流行起来。戴斯蒙德的冷爵士的曲调,急智,同布鲁贝克的严肃的风格,风云情感的演奏配合得天衣无缝。这两位都具有独创性,他们的音乐与前人的迫然不同。乔.道奇是乐队员早的鼓手,在他厌倦了巡回演出的奔波之后,乔.莫雷罗在1956年取代了他的位置。而贝司手的位置最终留给了在1958年加入的厄基思.怀持。到了此时,布鲁贝克继他的范泰西唱片公司系列唱片之后又推出了一批成功的流行曲。1954年他成为了《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1960年保罗.戴斯蒙德的《Take five》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一系列用特殊的拍子如四分之七拍,八分之九拍谱写的曲子相继阅世。Dave Brubeck与他的妻子和词作家伊奥拉参加了反对种族歧视的演出,其中的特色乐手是Louis Armstrong,这是他们在六十年代初唯一一次在蒙特雷爵士节上露面,幸运的是这次演出被录制并保存下来。

布鲁贝克四人乐队不断地巡回演出,足迹遍及世界各地,直至1967年乐队解散为止。其后的一段时期,布鲁贝克投入到宗教音乐的写作之中。1968年,布鲁贝克组建了新的四人乐队。七十年代,布鲁贝克加入了他的儿子们组建的“布鲁贝克两代人乐队”。

影响

戴夫·布鲁贝克的作品包括他各时期的作品都被广泛传播在全球各地都能买到。在九十年代,Dave Brubeck仍然是活跃在爵士乐坛,无愧于爵士乐的一棵常青树。

爵士乐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在于它是一门表达情感与情绪的艺术。许多爵士乐手一生都在述说着人世间的喜、怒、哀、乐。爵士乐需要的是一种亲和力,正是这样一位貌似平凡的充满阳光般喜悦的人Dave Brubeck缔造了爵士乐坛最为本色的声音。

他是唯一一位赢得国际声誉的西海岸风格的爵士钢琴手。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古典音乐的痕迹,虽然他也跟著名的作曲家Darius Milhaud学习过作曲,但Dave Brubeck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古典钢琴家,他只是把古典的理论用于编曲与即兴演奏。除了是一名杰出的钢琴演奏家外,Dave Brubeck还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结构简洁、旋律悦耳、编排精巧,给人以持久的新鲜感,难怪有人把他的音乐称为爵士乐与流行乐的完美组合。

Dave Brubeck四重奏成为了爵士乐的瑰宝,而同样能体现Dave Brubeck个性与才华的还有他的独奏作品。然而他的独奏作品大部分是在家中完成的,于是作品的画龙点睛之处便具备了即兴与真情的实感,这才使得Dave Brubeck的音乐长盛不衰。

要让原来不听爵士乐,而且也不见得关心的人投入爵士乐的世界,变成忠实的乐迷,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陌生造成隔阂,要让人跨越界线进入这个并不熟悉的音乐世界,需要一点诱因,有时是一些令人好奇的奇特音乐素质,有时候是面对面接触带给听众的冲击,有时是意见领袖、权威媒体的背书,甚至是意识型态、社会阶层的契合。而这一切,对酷派爵士钢琴家戴夫布鲁贝克(Dave Brubeck)来说,都不是问题。

布鲁贝克杰出的音乐表现之外,也是一位性情中人。可能很多人知道,布鲁贝克是第一位登上时代杂志封面的爵士乐手,听台北爱乐主持人黎时潮讲过一个故事:当年时代杂志列入考虑的封面人选有两位,除了当时最受推崇的白人爵士乐手布鲁贝克之外,还有伟大的作曲家与乐团领导人艾灵顿公爵,出刊前公爵与布鲁贝克一起在欧洲巡回演出,有一天早上公爵敲了布鲁贝克的门,满面微笑地将最新出版,以布鲁贝克为封面的时代杂志拿给他。接受了公爵诚恳的道贺,布鲁贝克后来回忆说:「我当时羞愧欲死,要不是后来公爵也成为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我会一辈子良心不安!」

四、五十年来,布鲁贝克录制了一两百张专辑,在广受评论敬重的《节奏实验》之外,布鲁贝克录制过很多跟学院派形象无关的作品,比如说《迪斯尼卡通名曲》就是一张演奏迪斯尼公司动画名曲的作品,多年来布鲁贝克总是能够维持作品格调,即使是演奏人人朗朗上口的曲调,仍然保持了他个人的风格。关键也许在于《迪斯尼卡通名曲》专辑是布鲁贝克带着家人一起到迪斯尼乐园游玩,深受和乐气氛感动之余决定录制的作品,而不是唱片公司为了营销考虑,强求他演奏的卡通歌曲。其中包括了〈When You Wish Upon A Star〉、〈Someday My Prince Will Come〉等等耳熟能详的歌曲,呈现出感人的温馨气息,也代表了布鲁贝克企图让老少听众都能够一起欣赏爵士乐的推广苦心。

八十岁了,布鲁贝克老先生依然身体健康,四处巡回演奏,爵士乐迷聆听他的作品,总是会发现他还是一样地坚持作品的风格,戴夫布鲁贝克,永远是值得尊敬的爵士大师。

Music

跳至工具栏